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手里只有购房合同,没有房产证,这样的房子到底能不能办贷款呢?这可能是很多朋友在买房或者急需用钱时会遇到的难题。毕竟,房子价值不低,要是能通过它贷到款,确实能解不少燃眉之急。但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,很多人心里都没底,今天小编就来好好跟大家聊聊这个事儿,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► 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,到底能不能办贷款?
咱们先把这个最核心的问题说清楚。通常来说,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房产贷款,看重的是房子的产权是否清晰、是否能办理抵押登记。而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,大多是还没拿到房产证的期房,或者是一些产权暂时不明确的房子。这时候,因为没法办理正式的抵押登记,银行一般是不接受这类房子作为抵押物来办理贷款的。
为啥会这样呢?因为购房合同只能证明你和开发商之间有买卖房子的约定,却不能证明你已经完全拥有了这套房子的产权。银行放贷的时候,为了降低风险,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抵押物作为保障,要是产权不明确,后续万一出现纠纷,银行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。所以,从这一点来看,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,想在银行办贷款确实挺难的。
但有些朋友可能会说,那我听说有人用购房合同办到了贷款啊?其实,这种情况大多不是通过银行办理的,可能是一些民间的贷款机构,或者是开发商提供的一些特殊贷款方式。不过,这些渠道的贷款门槛、利息、风险等,跟银行比起来都有很大差别,大家要是遇到了,一定要多留个心眼。
► 想用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贷款,该怎么做?有哪些渠道可以找?
虽然银行这条路不好走,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办法。咱们可以看看这些可能的渠道,不过一定要谨慎选择。
首先,可以问问开发商有没有相关的贷款支持。有些开发商为了促进销售,可能会推出一些针对购房者的阶段性贷款方案,比如在房产证没办下来之前,由开发商提供担保,帮助购房者从合作的金融机构贷到款。但这种方式一般只适用于购买该开发商楼盘的业主,而且具体的要求和流程,得跟开发商详细沟通才行。
其次,就是一些民间的贷款公司或者小额贷款机构。这些机构的贷款条件可能相对宽松一些,有些可能会接受购房合同作为参考资料来办理贷款。但大家要注意,这类机构的贷款利率往往比较高,而且可能会有各种隐性的收费,要是还款能力跟不上,很容易陷入债务危机。所以,选择这种渠道的时候,一定要把利息、还款方式等都问清楚,并且要确认机构的合法性,避免遇到高利贷或者诈骗。
另外,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办理信用贷款。如果你的个人信用良好,收入稳定,就算没有房产证,也可以尝试向银行申请信用贷款。不过,信用贷款的额度通常比较低,而且利息也可能比房产抵押贷款高,适合那些需要小额资金的朋友。
► 要是只有购房合同办不了贷款,会有什么影响?该怎么解决资金问题?
要是因为只有购房合同而办不了贷款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急需用钱的时候筹不到资金。比如家里有急事需要大笔开销,或者想创业需要启动资金,这时候房子没法贷款,确实会让人很着急。
那这种情况下,还有没有其他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呢?咱们可以想想其他的途径。比如,看看自己有没有其他的抵押物,像车子、贵重的首饰等,这些东西有些金融机构是接受抵押的。要是没有其他抵押物,也可以看看能不能找亲友帮忙,暂时借一些钱来周转。
还有就是,咱们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资质,比如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,稳定自己的收入来源,这样在申请信用贷款的时候,可能会更容易通过,额度也可能更高一些。另外,也可以多对比几家金融机构,不同的机构贷款政策可能不一样,说不定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。
► 用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贷款,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风险?
不管是通过哪种渠道办理贷款,只要是用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来操作,都存在一定的风险,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。
一方面,产权风险是最大的问题。要是房子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办不了房产证,或者产权出现纠纷,那你不仅可能还不上贷款,连房子都可能保不住。另一方面,要是选择了不正规的贷款机构,很可能会遇到高利贷、套路贷等问题,到时候利滚利,还款压力会越来越大,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。
还有就是,有些贷款机构可能会要求你签订一些不公平的合同,里面隐藏着很多对他们有利、对借款人不利的条款。所以,在签合同之前,一定要仔细阅读每一条内容,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问清楚,不要稀里糊涂就签了字。
► 小编的一些个人建议
总的来说,只有购房合同的房子办理贷款确实比较困难,而且风险也比较高。所以,小编建议大家,要是没有特别紧急的情况,尽量不要用这种方式来贷款。如果确实需要用钱,可以先想想其他更稳妥的办法。
要是一定要用房子贷款,那最好是等拿到房产证之后,再去银行办理正规的房产抵押贷款,这样不仅利率相对较低,风险也会小很多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管遇到什么问题,都要多咨询、多了解,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说能 “快速用购房合同办大额贷款” 的宣传,避免上当受骗。
希望今天说的这些内容,能帮到那些有相关困惑的朋友。大家在处理房产和贷款问题的时候,一定要谨慎再谨慎,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