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全新财富知识等你发现!

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:普通人如何避免踩法律红线

理财分析师 贷款 4

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这俩罪名,乍一听好像差不多对吧?但真要摊上事儿了,判刑力度能差出好几年!最近老张就因为搞不清这个区别,稀里糊涂帮着朋友做假材料,结果差点进去吃牢饭。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,这两个罪名到底有什么门道,普通人怎么才能既不被坑钱又不触犯法律。搞明白这些,下次遇到贷款相关的事儿,咱心里也能有个底儿不是?

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:普通人如何避免踩法律红线
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
一、先搞懂这两个罪名的基本概念

说起贷款诈骗罪,说白了就是带着非法占有的心思去骗贷款。比如有人伪造房产证去银行借钱,压根就没打算还,这种行为就属于典型的"骗到手就溜"。而骗取贷款罪呢,重点在"骗"这个动作本身,就算最后把钱还上了,只要用了虚假材料,照样可能被追究责任。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小王用假流水账申请了20万经营贷,本来想着周转三个月就还,结果碰上疫情生意黄了。这种情况要是被查出来,可能就属于骗取贷款罪。但要是他贷款当天就拿着钱去澳门赌场挥霍,那性质就完全变成贷款诈骗了。

二、关键区别到底在哪?看这三点

  • 主观意图不同:有没有"借钱不还"的坏心思
  • 行为后果不同:一个看重实际损失,一个关注欺骗过程
  • 量刑标准不同:诈骗罪最高能判无期,骗取贷款罪顶格十年

这里有个特别容易混淆的点:不是说只要按时还款就没事了。去年有个案子,李老板用虚构的购销合同贷了500万,虽然半年后如数归还,但因为提交的材料造假,最后还是被判了骗取贷款罪。法官在判决书里专门提到,还款能力不能抵消欺骗行为的违法性

三、普通人最容易踩的五个坑

1. 帮亲戚朋友"美化"收入证明

2. 听信中介说"包装资料很正常"

3. 贷款用途和申请时写的不一致

4. 用空壳公司申请经营贷买房

5. 以为只要按时还款就万事大吉

我认识个做微商的小姑娘,为了贷款买保时捷,把微信流水PS了十倍。结果车是提回来了,但三个月后被银行查出造假。现在车子被收走不说,还要面临刑事指控。所以说啊,那些教你"合理包装"的中介,可能正把你往火坑里推

四、遇到这些情况千万要小心

要是贷款中介跟你说下面这些话,赶紧掉头走人:"银行流水不够?我们帮你做"、"没有公司也能办经营贷"、"消费贷拿去买房查不到的"。这些可都是典型的骗贷话术,真出事了他们跑得比谁都快。

还有个容易忽略的点:担保贷款也可能涉及骗贷。去年有对老夫妻,被熟人忽悠用退休金账户做担保,结果借款人跑路,老两口不仅赔光棺材本,还因为签署了虚假担保文件被调查。

五、守住法律底线的三个锦囊

首先,所有签字文件都要逐字逐句看明白。别信什么"格式合同不用看"的鬼话,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里可能藏着要命的内容。

其次,保留完整的资金流水凭证。要是贷款真的用于生产经营,记得保存进货单、租赁合同这些证据,关键时候能证明你的清白。

最后,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直接找专业律师。花个咨询费总比吃官司强,现在很多律所都有免费咨询热线,打个电话问问又不花钱。

我想说,这两个罪名的核心区别就像买票看电影:骗取贷款是偷溜进场但老实坐着看,贷款诈骗是压根没打算买票还顺走了爆米花。咱们普通人记住材料要真实、用途要明确、还款要准时这三大原则,基本上就能避开大部分雷区。毕竟谁也不想因为借个钱,把大好人生给搭进去对吧?

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关键词不能为空
同类推荐
站长同志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