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浙江东南角有群"东方犹太人",他们用纽扣打天下、靠皮鞋闯四海。温州人创业故事里藏着啥门道?从80年代"前店后厂"模式到如今遍布全球的温商网络,这群人总能在夹缝里刨出生意经。本文深挖温州商帮三大核心生存法则,带你看看没有资源、没人脉的草根,怎么靠着"白天当老板,晚上睡地板"的狠劲,把生意做到全世界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敢把白菜卖出黄金价的魄力
你问温州人为啥能成事?先看看地图——"七山二水一分田"的破地方,种地都养不活人。逼出来的生存智慧,让温州人练就了"三把刀闯天下"的本事(菜刀、剪刀、剃头刀)。
- 走出去的勇气:80年代别人还在等分配,温州人已经背着行囊满中国跑。当年桥头镇几个农民把国营厂扔掉的纽扣捡回来翻新,愣是搞出"东方纽扣之都"
- 抢机遇的敏锐:92年浦东开发文件刚下发,温州人连夜包车去上海,工地还在打桩就敢签十年租约。现在陆家嘴多少铺面是温商早期囤的?
有老板跟我聊过:"做生意就像打麻将,牌烂不要紧,关键要敢胡!"这话听着糙,但细品真是这个理。当年做打火机的老周,把日本卖200块的防风火机拆开研究,硬是做出8块钱的同款,直接垄断全球市场。
二、把生意做进骨头缝的务实
温州人做生意有个特点:不挑食、不嫌小。别人看不上眼的行当,他们能做出花来。
1. 蚂蚁搬家的智慧
柳市的低压电器、永嘉的教玩具、苍南的印刷...这些产业集群都是从小作坊滚起来的。有个段子说得好:
"温州老板算账,小数点后三位都计较。但该花的钱,砸锅卖铁也要掏"
做纽扣起家的陈总跟我说:"当年我们论斤卖纽扣,每斤赚5毛。看着少?一天走十吨货试试?"这种薄利多销的打法,让温州小商品铺遍全国批发市场。
2. 产业链的"蚂蟥战术"
在温州,你可能找不到完整的大工厂,但绝对能凑齐整个产业链。比如做双肩包:
- 瓯北的拉链厂
- 仙降的布料商
- 塘下的五金配件
这些企业像蚂蟥一样吸附在产业链上,形成半小时经济圈。有急单?打个电话,原材料两小时到厂。这种灵活度,大厂根本比不了。
三、抱团取暖的生存法则
要说温州人最绝的,还是"有钱大家赚"的江湖规矩。你去米兰的华人街转转,整条街温州话通行,从餐馆到物流全是自己人。
- 民间标会:早期创业没本钱?找同乡"做会"筹款。十个人每人出1万,每月轮流拿10万启动资金
- 商会网络:现在全球268个温州商会,入会企业超4万家。去年有个做汽配的小伙,通过商会三天对接上非洲客户
但别以为这是搞小圈子。温州人帮亲也明算账,去年平阳两个老板合作闹矛盾,商会出面调解,愣是拟出18页合作协议。这种既讲情分又守规矩的相处之道,才是温商能走远的关键。
四、刻在DNA里的创新基因
你以为温州人只会做低端制造?看看现在的转型:
传统产业 | 升级方向 | 代表企业 |
---|---|---|
服装代工 | 个性化定制 | 报喜鸟智能工厂 |
低压电器 | 工业物联网 | 正泰电器 |
皮鞋制造 | 新零售品牌 | 红蜻蜓云店 |
做眼镜的朱总跟我说:"以前我们给国际大牌代工,现在自己搞防蓝光+智能监测的专利技术,利润翻三倍。"这种从"制造"到"智造"的转变,正是新一代温商的突围之路。
五、给创业小白的实操建议
想学温州人做生意?记住这三个口诀:
- 先开枪后瞄准:别等万事俱备,温州人常说"水到脚脖子自然学会游泳"
- 把成本抠到骨子里:学会用二手设备、找替代材料、蹭免费资源
- 建立自己的"老乡圈":参加行业展会、混本地商会,信息就是钱
最后送大家句温州老话:"能当一分钱老板,不做万元打工仔"。创业这条路,关键不在资源多少,而在有没有那股子"死磕到底"的劲头。看完文章的你,准备好做自己的老板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