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是全球经济的特殊一年,疫情冲击下,我国通过灵活货币政策稳定市场。这一年银行存款利率整体走低,贷款成本下降,理财市场呈现"保本保息"向"净值化"转型趋势。本文从活期、定期、大额存单到贷款LPR调整,结合真实数据拆解利率变化,给出现阶段仍具参考价值的理财策略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存款利率全面下行,钱放银行还划算吗?
回想2020年,六大国有银行的动作很能说明问题:活期利率从0.35%降到0.3%,看似只是小数点后两位的变化,但要是存款10万元,一年利息直接少50块。定期存款这块儿,三年期利率从2.75%降到2.6%左右,股份制银行像招行、浦发,三年期能给到2.8%-3%,比国有行稍高些。
这时候地方银行开始发力了,像成都银行、江苏银行这些城商行,三年期定存能给到3.5%以上。不过要注意,2020年12月央行叫停靠档计息,意味着提前支取定期只能按活期算,这个变动让很多人开始重新考虑存款期限的选择。
二、贷款市场大变革:LPR成焦点
说到2020年的贷款,必须提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。全年经历两次下调:2月从4.15%降到4.05%,4月再降到3.85%。房贷族们面临重要抉择:到底是选固定利率还是挂钩LPR?当时专家普遍建议选LPR,毕竟长期看利率下行是趋势。
企业贷款这边,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释放1.8万亿资金,抗疫专项贷款利率最低到2.5%。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就提到,他们续贷的利率从5.6%直接砍到4.3%,省下的利息够发两个月员工工资。
三、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加剧
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,保本理财加速退场。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,2020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4.05%,比2019年跌了0.3个百分点。结构性存款规模先扬后抑,6月份冲到10万亿峰值后,监管出手整治假结构,到年底规模回落20%。
这里有个案例挺典型:某银行推出的"挂钩黄金"结构性存款,预期收益1.5%-5.5%,结果到期只按最低档兑付。这提醒我们,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,特别是复杂结构的产品,普通投资者真得掂量清楚。
四、现在还能参考的理财策略
虽然说的是2020年的事,但有些规律现在依然适用。首先,存款要"货比三家",城商行、农商行的利率通常比大银行高0.2-0.5个百分点。其次,贷款选择上,浮动利率LPR目前还是更优解,毕竟今年(2023)LPR还在降。
理财产品方面,净值化转型后,建议配置比例别超过可投资资产的30%。有个"532法则"可以参考:50%稳健型(存款、国债),30%平衡型(固收+理财),20%进取型(混合基金)。
回头看2020年的利率变化,最大的启示可能就是:单一理财渠道的时代过去了。利率市场化改革加上资管新规,逼着我们得学会资产配置。就像理财经理常说的,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,但也不能把篮子都放在同一辆车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