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到粉丝问半导体股票还能不能买,今天就拿股票代码688981当中芯国际当例子,咱们掰开揉碎聊聊这个行业。从政策支持力度到技术突破瓶颈,再到全球产业链格局变化,中间穿插着国产替代的机遇和贸易摩擦的风险。文章重点讲清楚三个核心问题:行业现在处于什么发展阶段?龙头企业凭什么能赚钱?普通投资者该怎么把握机会?文末还准备了独家整理的半导体产业链全景图,记得看到最后哦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行业现状: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芯
今年逛电子展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满眼都是国产芯片厂商的展台!从28纳米到14纳米,这两年国内半导体企业确实在玩命追赶。政策层面,大基金二期2000亿资金像及时雨,重点砸在设备和材料领域。市场需求更不用说,新能源汽车、AI服务器这些新赛道对芯片的需求量,每年都是30%以上的复合增长。
不过这里有个问题,咱们的国产化率还卡在17%这个坎儿。去年进口芯片花了2万亿人民币,比买石油花的钱还多。这说明什么?市场空间足够大,但技术壁垒也确实高。就像中芯国际的梁孟松说的,每推进一个制程节点,投入就要翻倍。
1.1 核心驱动力:技术突破进行时
现在国内企业主要在三个方向发力:
- 特色工艺:像BCD、射频这些不需要最先进制程的领域
- 先进封装:Chiplet技术让14nm芯片也能达到7nm性能
- 设备材料: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已经打入中芯产线
举个例子,中芯国际的N+1工艺相当于7nm性能,虽然良率还在爬坡,但已经能接华为的订单了。这说明什么?国产替代不是空话,是真金白银的订单转移。
二、投资逻辑:三把尺子量出真价值
炒股的朋友应该都懂,半导体行业最怕追高。那怎么判断估值合不合理?教大家三个实用方法:
- 市研率:研发投入占市值比,中芯每年砸300亿搞研发
- 产能利用率:现在维持在95%以上说明供不应求
- 客户结构: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降到40%算健康水平
最近有个有意思的现象,晶圆厂开始和设计公司签保量协议。就像中芯和兆易创新签的三年长约,这种绑定关系能保证未来收入,相当于给业绩上了保险。
2.1 风险提示:不能忽视的达摩克利斯之剑
说机会也得讲风险,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
- 美国可能升级设备禁运清单
- 行业周期下行时的产能过剩
- 人才争夺战推高运营成本
特别是设备这块,现在国产化率才12%,要是ASML突然断供,扩建产能就会卡脖子。所以投资时要重点看企业的供应链弹性,比如有没有备选供应商。
三、未来展望:三条主线把握十年机遇
最后说说我看好的方向,这三个赛道未来五年可能有3-5倍空间:
方向 | 代表企业 | 成长逻辑 |
---|---|---|
车规级芯片 | 比亚迪半导体 | 单车芯片用量激增10倍 |
第三代半导体 | 三安光电 | 新能源车催生碳化硅需求 |
半导体设备 | 中微公司 | 国产替代进入黄金期 |
这里重点提下汽车芯片,现在每辆电动车要用到1500颗芯片,是传统车的3倍。而且车规认证周期长,一旦进入供应链就能吃五年红利。
3.1 操作策略:普通投资者怎么参与
最后给实操建议:
- 长线投资者可以定投半导体ETF(代码512480)
- 激进型关注设备材料环节的弹性标的
- 保守型配置晶圆代工龙头吃股息
记住,半导体是典型的高波动行业,别把所有钱都压上。就像张坤说的,用买商铺的心态买股票,重点看未来十年的现金流。
文末福利:私信回复"半导体地图",领取最新整理的国产替代核心企业名单,包含52家关键供应商的详细数据。觉得有用的话,记得点个关注,下期咱们聊聊光伏行业的新变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