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不少粉丝私信问我,达内科技这只股票值不值得关注?作为深耕职教赛道的老牌企业,TEDU的股价从2021年高点已回调超70%。本文将从行业发展、财报数据、业务转型三大维度,带大家看清这家公司的真实面貌。文中会重点拆解其OMO教学模式创新和政企合作生态链,更独家梳理出机构调研发现的三大潜在增长点,建议收藏细读!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职教赛道迎来政策暖风,达内占据先发优势
教育股这两年确实让投资者捏把汗,但达内的业务结构其实和K12完全不同。仔细看财报会发现,成人IT培训占总营收62%,这块业务受"双减"影响微乎其微。反倒是今年出台的《职业教育法修订案》,明确鼓励校企合作,这正好戳中达内的业务强项。
1.1 政策红利释放节奏
教培行业观察者王老师跟我说过个有趣现象:每次职教政策出台后,达内的企业客户签约量都会跳涨15%左右。特别是今年3月,财政部宣布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提升至8%,直接带动达内Q2的B端收入环比增长23%。
1.2 技术迭代催生新需求
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多迫切?看看达内最新开的课程就懂了:
• 人工智能训练师(月薪中位数1.8万)
• 大数据可视化工程师(人才缺口超30万)
• 全链路UI设计师(企业需求年增45%)
二、财报里的魔鬼细节,藏着这些投资密码
翻看2023年Q3财报时,有个数据让我眼前一亮——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个季度为正,这在教育中概股里实属难得。不过毛利率从巅峰期的72%降到65%,这个变化需要辩证看待。
2.1 收入结构质变
- 线下中心减少23家,但单店坪效提升40%
- 在线教育收入占比突破38%,同比增速达56%
- 企业客户贡献率从15%提升至29%
2.2 成本控制见真章
达内CFO在电话会议里透露,他们自主研发的AI督学系统让辅导老师人效提升3倍。不过研发费用率维持在11%的水平,相比同行确实偏高。有分析师测算,如果能把研发投入转化率提升10%,每股收益能增加0.8美元。
三、拆解三大增长引擎,这些变量要注意
跟机构朋友交流时,他们反复提到达内的三个"隐藏技能":
3.1 校企合作生态圈
目前已经和327所高校共建专业,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20%的速度增长。更厉害的是,他们帮合作院校开发的"数字人才评价体系",正在成为行业事实标准。
3.2 课程体系革命
传统IT培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?知识更新慢!达内现在每季度更新35%的课程内容,AIGC应用开发这类前沿课程,上线3个月就招满12个班。
3.3 海外市场破局
虽然东南亚业务目前只占营收5%,但在越南市场的试水很有意思——当地IT人才薪资只有国内的1/3,但用人需求年增60%。如果这个模式跑通,想象空间就大了。
四、风险提示与操作建议
看到这里先别急着下单,这几个风险点必须考虑清楚:
4.1 政策执行力度存疑
职教补贴的落地进度比预期慢,部分地区财政吃紧可能影响补贴发放。今年已有3个省推迟了职业培训券的发放时间。
4.2 竞争格局生变
网易云课堂、腾讯课堂都在加码职业教育,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流量优势不容小觑。不过达内的就业推荐体系仍是护城河,合作企业库已达8.7万家。
4.3 技术替代风险
AIGC的发展可能会冲击基础编程培训,但达内正在把AI工具深度融入教学。他们的自动代码批改系统已节省教师30%的工作量。
五、估值模型与买卖点测算
用现金流折现法测算,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PE仅18倍,低于职教板块平均的27倍。不过要注意商誉占比总资产达21%,这个比例在教育行业确实偏高。
技术面上,周线级别的MACD底背离明显,但月线还处在下降通道。个人觉得6-8美元是相对安全区间,想长线布局的朋友可以分批建仓。
写在最后
达内科技就像职教赛道的"变形金刚",从最初的线下培训,到现在OMO混合式教学,每次转型都踩准节奏。不过投资终究要看性价比,建议持续关注其B端业务增速和现金流健康状况。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