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新手投资者第一次看到基金手续费1.5%都会犯迷糊:这到底是买的时候扣还是卖的时候扣?怎么计算才准确?这篇文章将用最直白的语言,结合真实案例和常见误区,帮你搞懂这笔费用的来龙去脉。我们会从计算公式、持有时间影响、优惠渠道等7个关键点展开,还会分享几个降低手续费的实用技巧,特别是最后一部分关于长期持有的隐藏福利,很多老基民都不知道!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这笔钱到底怎么扣?
先说个最基础的计算方法:手续费投资金额×1.5%。比如你投了1万元,直接拿10000乘以0.015,手续费就是150块。但要注意,这里有个容易混淆的地方——有些平台显示的是确认金额,也就是已经扣除手续费后的净值。比如你实际到账9850元,那手续费其实是按10000元算的,而不是9850的1.5%。
这里插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个朋友赎回19772.92份基金,确认金额31021.92元,结果手续费被扣了466.46元。乍一看好像很多,但换算下来刚好是总金额的1.5%(31021.92×0.015≈465.33),差额可能来自当天的净值波动。
二、买和卖哪个更贵?
很多人不知道,这个1.5%可能出现在两个环节:
- 申购费:买基金时收取,部分平台会打折(比如打1折后变成0.15%)
- 赎回费:卖基金时收取,重点看持有天数
比如某股票型基金,持有不满7天收1.5%,7-30天收0.75%,超过30天可能免收。这时候就体现长期持有的优势了,假设你投10万块,持有一年卖出能省下1500块手续费,相当于白赚一部手机的钱!
三、这些因素会让费用变多
别看1.5%好像不多,但实际费用可能比你想象的高:
- 短期频繁操作:7天内买卖两次,每次都要交1.5%,10万本金直接亏3000块
- 渠道差异:银行App买基金很少打折,但在证券公司开户能谈到0.6%以下
- 基金类型:货币基金通常免手续费,但股票型/混合型收费高
举个对比案例:小明在银行买10万块基金,手续费1500元;小红在券商平台买,手续费打4折只要600元,一顿火锅的差价就出来了。
四、三个省钱的隐藏技巧
1. 巧用基金转换:部分平台允许同公司基金转换,手续费可能比先赎后买低50%
2. 关注促销活动:每年618、双十一常有费率优惠,最低能到0.1%
3. 设置自动定投:有些智能定投计划会免除小额申购费
这里特别提醒:千万别为了省手续费而盲目长期持有!如果遇到市场大跌,该止损时还是要果断,毕竟1.5%的手续费相比本金亏损只是小头。
五、这些细节最容易被忽略
• 前端收费VS后端收费:有些基金采用持有越久收费越低的模式,持有5年以上可能免收
• 金额分界点:100万以上的大额申购,费率可能降到0.8%以下
• 特殊账户优惠:养老金账户、企业年金账户常有专属费率
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手续费就像投资路上的减速带,逼着我们做更理性的决策。下次买卖基金前,不妨先算算这笔账,说不定能帮你避免很多冲动操作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