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贷款诈骗手段不断升级,骗子利用"低息贷款""快速放款"等话术诱导借款人掉入圈套。本文揭露伪造合同签约、冒充银行客服、虚假解冻金等新型诈骗方式,结合真实案例教你识别虚假贷款平台特征,并提供紧急情况应对策略,帮你守住钱袋子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伪造正规平台钓鱼网站
最近有个朋友跟我吐槽,说在百度搜某银行贷款时,首页跳出来个"急速放款"广告。点进去看着跟官网一模一样,结果填完资料第二天就接到自称"信贷经理"的电话——这里就有问题了!正规银行绝不会通过私人手机号联系客户。这类网站通常用相似域名(比如把ccb改成cct)或者复制官网页面布局,但仔细看会发现底部缺少备案信息。(停顿)对了,大家要养成核对网址的习惯,别直接点击短信里的链接。
二、用低息广告吸引上钩
"日息0.01%""凭身份证就能贷50万"这种广告,说实话连银行行长都做不到啊!上周刚曝光的案例里,骗子先给受害人批了20万额度,然后说需要开通"VIP通道"才能提现,结果收了3888元会员费就消失。记住所有正规贷款都不会提前收费,遇到要交保证金、验资费的情况,直接拉黑最安全。
三、PS电子合同玩文字游戏
现在骗子也搞起技术流了,有受害者收到过带公章的电子合同,但仔细看条款会发现写着"服务费为贷款金额15%"。更坑的是用缩小字体写违约金条款,比如"逾期1天收30%违约金"。这里教大家两招:合同必须当面签署,而且一定要拿到纸质版。要是对方推脱说疫情原因只能线上签,十有八九有问题。
四、冒充官方客服连环套
最可怕的套路来了!骗子会先给你准确报出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,取得信任后说"您账户异常被银监会冻结"。这时候要是慌了神,按对方指示往"安全账户"转账就完了。上个月有个案子,受害人分三次转了28万解冻金!任何政府部门都不会让公民转账自证清白,接到这种电话直接挂断,然后打110或银行官方电话核实。
五、用贷款APP盗取个人信息
最近在应用商店发现些高仿APP,名字就叫"XX消费金融",下载量居然有10万+。这些APP会要求读取通讯录、相册权限,甚至要你录点头视频。有位网友在申请时上传了银行卡照片,结果三天后账户被盗刷6万元。安装贷款APP前务必确认开发商信息,最好通过应用商店的"官方标识"入口下载。
要是真遇上诈骗也别太焦虑,立即做这三件事:1)马上修改所有支付密码 2)保留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 3)去派出所报案时记得要接警回执。最后提醒大家,贷款还是走银行或持牌机构靠谱,别看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就心动。毕竟,天上掉的馅饼,很可能连盘子都是陷阱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