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创业计划书就像搭积木,既要结构完整又要足够吸睛。很多创业者在这块栽跟头——要么写得像产品说明书,要么数据满天飞就是没重点。本文拆解创业计划书的六大核心模块,分享投资人常说的"三要三不要",附赠能直接套用的实战模板。新手看完就能避开80%的坑,老司机也能找到优化方向。
图片由www.webtj.cn匿名网友分享
一、为什么你的计划书总被扔进回收站?
上周跟创投圈的朋友喝酒,听他说现在每天要看30+份BP,平均每份只花90秒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有个做智能硬件的团队,技术牛得不行,结果计划书写得跟论文似的,整整58页!最后投资人愣是没看懂他们要解决什么问题。
- 典型误区1:把PPT当Word写 有人恨不得把祖传代码都贴上去
- 典型误区2:痛点描述像隔靴搔痒 "提升效率"这种废话出现率高达73%
- 典型误区3:财务预测变神仙数字 第二年营收直接翻10倍这种操作
二、六个模块搞定黄金15页
我总结了个3-6-3结构:前3页定生死,中间6页见真章,最后3页画蓝图。上周帮个做宠物社交的团队改BP,原本20页缩到12页,第二天就收到TS。
- 价值锚点页:用1句话解释你在解决什么问题,比如"让宠物主找到遛狗搭子"
- 市场验证页:别光说万亿市场,要证明你的细分领域确实存在缺口
- 产品展示页:放操作流程图比堆砌参数管用10倍
三、投资人私下透露的筛选标准
某TOP机构合伙人跟我说,他们看BP就像玩大家来找茬。有次看到个做教育SaaS的,市场规模写的是整个K12赛道的数据,直接被pass——"我要的是铅笔的市场,你跟我说整个文具店有多大"。
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:
团队介绍不要放个人写真! 重点突出能力互补性,比如技术合伙人拿过什么专利,运营操盘过哪些从0到1的项目。
四、财务模型别踩这三个雷
- 雷区1:线性增长假设 现实世界哪有直线上升的曲线
- 雷区2:忽视获客成本 见过最离谱的预测里压根没算推广费用
- 雷区3:现金流拍脑袋 建议用基准值±30%做敏感性分析
举个例子,有个做预制菜的团队,原本预测月均复购率45%。后来我们把美团餐饮报告里的行业均值23%标红放在旁边,马上显得专业度UP。
五、藏在排版里的心理学
千万别小看视觉呈现!同样内容换个排版,阅读效率能差3倍。试过把某家BP的字体从宋体改成思源黑体,重点数据用色块突出,信息密度直接减半,关键点反而更清晰了。
- 每页留白不低于40% 投资人真的会拿笔在边上记笔记
- 颜色不超过3种 见过用彩虹渐变的,眼睛都要瞎了
- 动效越少越好 除非你是做动画的公司
六、终极检验:电梯测试
最后传授个绝招:把计划书打印出来,随机找三个非行业的朋友,给他们2分钟快速浏览。如果能准确说出:
- 你们是干什么的
- 解决了什么痛点
- 凭什么你们能做成
恭喜,这份BP至少能进第二轮。上次用这个方法,帮一个做AR眼镜的团队改了7稿,现在他们估值已经涨了3倍。
说到底,写创业计划书就像给投资人讲睡前故事。既要逻辑严谨让人信服,又要画面感强让人心动。记住,好故事从来都是改出来的,别指望一稿通关。最后送大家句话:商业计划书不是创业的终点,而是验证商业逻辑的起点。